3/19 *黑色電影?

黑色電影(Film Noir)一詞,是法國影評家尼諾.法蘭克(Nino Frank)
在1946年所提出,主要指好萊塢在1940與1950年代拍攝,以城市黑暗面為背
景,描寫犯罪與墮落世界的電影。 黑色電影的主要特色是:場面給人以昏暗陰
森、前途無望的感覺,採用德國表現主義的攝影風格,古怪的打燈方式與畫面
陰影造成來傳達宿命無望的情緒,主人翁多是道德上的雙重人格,充滿失意與
孤獨,結局往往是在死亡中找歸宿。因此黑色電影可以說是美國暴力題材與德
國表現主義、存在主義思想的結合體。在1940年代進入興盛期,1950年代中
期後,觀眾漸漸減少。黑色電影並不是一種獨立的電影類型,原本屬於驚聳與
幫派類型下的次要類型,但是其風格與影響後來卻逐漸跨越不同類型的電影,
例如在科幻片、社會寫實片,都可能看見黑色電影的元素。因此,以最初黑色
電影形成的時帶來看:1941-58,二次大戰與冷戰之間。政治動盪與社會環境
的變化,正是黑色電影出現的主要外在養分。黑色電影的生成,正是與時代和
社會心理息息相關的,而四、五○年代的黑色電影(所謂古典時期),也對後
來許多不同類型的驚聳、黑幫、科幻、心理電影,形成了長久的影響。


參考資料:
Bordwell, Kristin Thompson & David,廖金鳳譯,〈黑色電影〉,
《電影百年發展史:前半世紀 》(台北:麥格羅希爾,1999),頁341-343。
Root, Jane著 ; Neale, Steve著 ; 李迪才譯,〈黑色電影的濫觴與傳承〉,
《電影欣賞》(24:1=125 民94.12), 頁8-19。
張國慶,〈黑色電影與「硬漢」傳統〉,《中外文學》(23:6=270 民83.11),頁94-105。
Thomas Schatz,〈硬漢偵探片〉,《好萊塢類型電影》(台北:遠流,1999),頁171-226。

Film noir,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m_noir

Film noir: http://www.filmsite.org/filmnoir.html

Film noir: http://www.greencine.com/static/primers/noir.jsp

An Introduction to Neo-Noir:
http://www.crimeculture.com/Contents/NeoNoir.html


----------------------------------------------------------------------------
※ 德國表現主義美學與弗利茲.朗(Fritz Lang)的《M》

1. 弗利茲.朗(Fritz Lang)其人簡介
2. 簡介電影《M》:連續殺人魔的始祖電影
3. 簡介德國表現主義在繪畫與文學上的風格與成就
4. 觀影注意:(請指出以下影像技巧在《M》中的運用)
a. 攝影機的視角(angle),即所謂觀點鏡頭
b. 光影
c. 景框,畫面外的空間的意義
d. 構圖、封閉形式空間與都會描寫
e. 平行剪接



參考資料:

游惠貞,〈從德國默片時代走入好萊塢黃金年代--淺介佛烈茲.朗[Fritz Lang]〉
,《電影欣賞》(19:3=107 民90.07),頁101-109。

Bordwell, Kristin Thompson & David,廖金鳳譯,〈德國表現主義電影運動〉
,《電影百年發展史:前半世紀 》(台北:麥格羅希爾,1999),頁156-165。

橋派(Die Brucke)的繪畫風格:
http://www.moma.org/exhibitions/2002/brucke/

Fritz Lang's 'M': http://www.cyberroach.com/m/default.htm

Fritz Lang,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Fritz_Lang

Fritz Lang :
http://www.sensesofcinema.com/contents/directors/02/lang.html

Fritz Lang interview:
http://zakka.dk/euroscreenwriters/interviews/fritz_lang_521.htm


-------------------------------------------------------------------
關於導演 不加贅述
由於第一次接觸Fritz Lang的電影
不敢多加妄言或是多餘的闡釋
只知道這部《M》似乎是Fritz Lang最滿意且喜愛的作品
而我對它的第一次接觸也相當愉悅

故事開始於一個俯瞰的高視角
高角度的鏡頭裡是一群圍著圓圈玩著遊戲的孩子
在圓圈裡頭 是一位唱著最近駭人聽聞的殺童魔消息的女童
一個仰角上去 捕捉到的是一位母親 命令女童馬上停止可怕的歌曲吟唱
但是卻阻止不了女童再次的唱起歌謠
如同阻止不了悲劇的降臨一般

鏡頭角度的觀點 深深影響著觀看影片的情緒
高角度逼視俯瞰的一切 就如同全知視野一般
在西方影評中稱作 上帝之眼
凝視並照看著低位的一切
而地位者就像是被宰制象徵 無知並等待審判
影片裡 在城市慌亂 謠言滿天的不安中
一位與女童說話卻被視為殺童者的嬌小老伯
就處於一種低位被污衊的受宰制狀態
而這位正義凜然自以為的高大人士 正用高位者的俯瞰鏡頭注視著這位老伯
全知代表真知? 答案自在人心

另外 在片中一段犯罪者失去獵物時的焦慮鏡頭中
先從平視的鏡頭 拉近 拉遠
這種拉近鏡頭的運用
有種企圖直逼罪犯心裡的感官作用
試圖逼視罪犯的內心顯現 慌亂 焦躁 惡魔的顯現

此外片中仰角的使用
最經典的是從無能警長跨下仰看的鏡頭
佳琦學姊提到的是 史匹伯導的《辛德勒的名單》中的辛德勒鏡頭
幾乎都是用一種仰角的視角來照看辛德勒
企圖塑造出一種偉大 全能 無敵的形象
然而在《M》中的警長 卻是醜態畢出
一種無能 庸俗 焦躁的警長形象油然而生
這是完全不同的效果反差
而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仰角鏡頭
就是在警方全面圍捕地下PUB時
一名躲在另一個房間企圖想要從窗子爬上地面逃跑時
一抬頭看到的卻是站在出口鐵蓋上的警察
一方面映照出遁逃無望的代宰與無助
一方面更是與房外大批被趕回PUB的地下成員們的數量上的對比
同樣焦慮 同樣無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運用德國表現主義的美學部分
我喜歡的就是片後討論的鏡子部分
在之後的電影中常常會運用到的元素
表現主義常常利用鏡子 櫥窗 玻璃 倒影等方式
來映照或是表現主角內心的窺探 或是雙重人格的顯現
片中罪犯第三次的出現 也是第一次露臉
就是在鏡子前面觀看自己扭曲猙獰的病態面相
而這種扭曲與猙獰 正是表現主義中欲呈現的真實內在情感的顯現
而不再只是屈就於現實的表象所囿
人看上去都只是表象 內心的真實呢?
透過破碎玻璃的倒影 或是窗台櫥窗的映照
倒影中灰暗的影像 是不是較為真實 內在惡魔的自己
而即將被發現為殺童魔的一景
罪犯帶小女孩到一家地下商店去買東西
監視跟隨的人透過地上的破舊窗戶由上而下的俯瞰
這一個窗櫺的框架 是否也代表著罪犯即將面臨的監禁未來
代表著他即將無法遁逃的框架

另外片中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技巧與電影語言
包括光影的運用
(罪犯第一次出現是只有他側臉輪廓的光影
而且還是倒影在通緝自己的佈告上頭)
還有景框之外 也就是畫面之外的意義
(片中小女孩遇害時 畫面是草叢中滾出小女孩一直把玩著的皮球
接著是罪犯買給小女孩的扭曲小丑氣球飛到空中 被電線纏住然後飄走
而不是直接呈現女孩遇害過程 這種技法在許多電影中也相當常見 視為一大經典)
另外還有平行剪接部分
(黑白兩道相互的討論與畫面平行穿插 也是電影手法一大經典)
還有迷宮式的商業大樓 囚禁 審判 晦澀.......

好電影就是能夠無限探討與回味
或許我不是很會品嚐電影
但如同蝦蝦簡單卻明瞭的解釋
有些電影看的懂得就會激動到想流淚
有些電影不懂可能就是反覆思索不得其解然後就是睡著

《M》或許不會讓人流淚或感動
因為不是那種調的
但是絕對不會無趣到睡著
至少它是1931黑白片年代中 我覺得相當了不起的作品
了不起在哪? 自行細細品味

好片推薦給大家!!!~~

小魚的觀賞筆記 E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小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